随着配置政策放宽,医学影像设备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
为提高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水平,我国对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实行配置规划和配置证制度。其中,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配置管理;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由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配置管理。医学影像设备作为高端医疗器械,历来配置管控严格。但这一局面在2023年将发生改变。
2023年3月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(2023年版)》,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,管理项目由10项调整为6项。其中,甲类由4项减为2项,乙类由6项减为4项;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系统(PET/MR)由甲类调整为乙类; 64排及以上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和1.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从管理项目中剔除,不再需要配置证件。
同年6月,国家卫健委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》,与“十三五”期间配置计划相比,配置数量大幅增加。如新增PET/CT 860台(十三五期间551台),增幅56%;新增PET/MR 141台(十三五期间77台),增幅83%。
总体来看,配置证件放开、配置计划数量增加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、实现区域均衡布局,大型影像设备普及率有望快速提升。